意見回饋
李麗霞攝

棕面鶯小故事

棲息於海拔300-2500公尺的闊葉林、次生林,體型小,額及臉部紅棕色,頭中央有一道淡紅色帶,腹白,喉部雜黑色毛,背部橄欖綠色,腰部乳黃色。以昆蟲為食,常穿梭在森林上層的細枝間。鳴聲細而清脆,「鈴鈴鈴」像是小鈴鐺般。

認識棕面鶯

基本資料

【學名】 Abroscopus albogularis fulvifacies
【俗名】 棕面鶲鶯,棕臉鶲鶯
【界名】 動物界
【門名】 脊索動物門
【綱名】 鳥綱
【目名】 雀形目
【科名】 樹鶯科
行動生物圖鑑 
更多資訊 

型態描述

小型鶯類。頭上中央為淡紅褐色,兩側為黑色,額至臉部紅棕色,喉雜有黑色羽毛,背部大致為橄綠色,腹部白色,腰乳黃色。

生態習性

留鳥。小型陸棲性鳥類。主要棲息於草叢、灌木叢、樹林等地帶。常小群出現,也會混群於畫眉科群中。主要食物為昆蟲。海拔分布於300至2500公尺。

  • 針葉林

    位於海拔約2500-3200公尺,海拔高處也就是森林線的所在。優勢樹種例如雲杉、鐵杉,灌木例如玉山杜鵑,底層則多分布玉山箭竹。這裡的生物種類相對於較低海拔雖然不多,但如遇到鳥群則是一片熱鬧,紅頭山雀、青背山雀等跳躍於枝椏,也可見挑戰地心引力、垂直於樹幹上上下下的茶腹鳾。當冬季來臨,因食物來源減少,部分鳥種會降遷到中低海拔。《太魯閣國家公園》

  • 闊葉林

    以樟科及殼斗科植物為主要的闊葉樹種,例如紅楠、杏葉石櫟,雪霸林間步道尤其多有30公尺以上的大喬木。雪霸山區早年伐木、造林活動興盛,這樣天然的闊葉林相當難得,也為動物提供豐富的微棲地與食物。年均溫約攝氏15度,年雨量約3000mm,潮濕溫暖的環境孕育多樣的附生植物,隨處可見碩大的山蘇;多種的蘭科植物,稀有的蕨類如福氏石松,都是珍貴的自然資產。《雪霸國家公園》

在這些國家公園可以看見棕面鶯

  • 雪霸國家公園

    古時,盆地崛起成群峰,造就秀麗壯闊的雪山地壘,海拔的高聳,東北季風的吹拂,庇護了不少自冰河時期孓遺的生命。眺望大霸尖山,氣勢令人敬畏,像是部落精銳的勇士,讚嘆順著聖稜線延伸往下,化為光彩萬千的句點,一如翠池般明亮動人。

    太魯閣國家公園

    立霧溪是一把剛柔並濟的刀,穿鑿在大理石間,雕刻著太魯閣峽谷,奇石剛勁的輪廓和曲折的水紋,宛如昇天鳳蝶身上線條的流轉。

棕面鶯分布地圖



※如為保育類物種,其坐標有經過模糊化處理